遂州,一座川中小城,在涪江河畔靜靜度過1660年光陰。
  千年時光,世事變遷,唯有“遂寧之綠”歷久彌新。“綠色”不僅是遂寧美麗的“衣裳”,更是遂寧經濟發展的基調,為遂寧點亮“生態、低碳、循環、高效”的發展之路,打開新的發展格局,帶來“綠色財富”。
  多年來,遂寧將“綠色”繪入生態環境保護、城鎮建設、產業發展之中,探索出“生態農業、循環工業、持續的服務產業”的 “遂寧模式”,成為綠色經濟的代言者。
  □任鴻 圖片由遂寧市委宣傳部提供
  生態之綠
  為綠色經濟打底
  登上涪江邊高高的摩天輪俯瞰,遂寧城中有景,景即是城!即使是在秋日,遂寧也被綠色浸染,在青山環抱、秀水環繞間,展開一幅絕美畫捲。
  生態之綠,是遂寧的本色,無需刻意尋求,但需用心守護。多年來,遂寧堅持綠色發展理念,打造綠色環境,倡導綠色生活,弘揚綠色文化,讓生態之綠長存。
  2013年遂寧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.12%;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0%以上;削減化學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均超過全年目標任務。遂寧出川斷面水質達標率100%、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%、空氣質量達標率93%、聲環境質量達標率100%、森林覆蓋率達34%左右……數據背後,是遂寧對綠色生態的珍視。在加速推進工業化、城市化的進程中,遂寧生態文明建設的腳步從未停歇。這裡樓越來越高、路越來越寬,但城市景緻依然很美,舉目滿眼綠,移步皆是景;這裡產業發展勢頭正勁,但放眼望去卻看不到一座煙囪,天依然藍、水依然綠。
  咬定青山不放鬆。遂寧劃定並嚴格執行城市藍線、綠線、紅線等生態控制線,明確已建、適建和禁建三類市域管制空間,劃定水體、綠地、歷史文化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,將生態敏感區、水源地、名勝古跡、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重要生態要素劃入禁建區或非建設用地,嚴格保護城市自然生態系統。
  抓源頭治理。“十二五”以來,遂寧緊緊圍繞“節能降耗,減污增效”,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落後的生產能力,並利用工業向園區集中調整的機會,對零星工業點進行關停並轉遷,累計對132戶企業落後產能實施淘汰。同時,加快產業結構調整,集中對化工、造紙等工業污染源和規模化養殖企業進行限期治理,採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,淘汰落後技術、工藝和設備。在“捨得”之間留住青山,兩年間,遂寧婉拒20餘個高耗能、高污染、高排放的大型項目。
  除此之外,遂寧提出通過生態山水城、現代花園城、觀音文化城建設,打造以“養心”文化為特色的現代生態花園城,力爭2030年城市綠地率達30%,形成30平方公里觀音湖水面,並規劃建設17個郊野公園,9處濕地公園,72公里環湖“翡翠項鏈”,讓生態更綠,城市更美。
  如今,在遂寧的城市名片中,近一半與生態環境相關,包括國際花園城市、國家園林城市、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等。“生態之綠”已成為遂寧發展綠色經濟的核心競爭力。
  城鎮之綠
  為綠色經濟佈局
  穿過遂寧觀音湖隧道,眼前隨即呈現出與碧水藍天連成一片的綠草和花海——這就是聖蓮島新村。這片江水衝擊而成的灘塗,在城鎮優化計劃的引領下,如今已成為一個美麗的生態之島、旅游之島、文化之島。
  聖蓮島是遂寧綠色城鎮建設的典型,但不是唯一。
  今年起,遂寧市將每年啟動20個綠色重點小城鎮建設,優先支持發展,著力建設集約高效、功能完善、環境友好、特色鮮明的新型綠色城鎮,系統規劃建設一批工業重鎮、商貿強鎮、旅游名鎮和現代農業大鎮。在打造綠色城鎮過程中,主要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,推進供電、供水、供氣、公交、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公共資源向農村延伸,增強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。
  與此同時,遂寧還啟動了“百村建設示範行動”,通過“小規模、組團式、微田園、生態化”的做法,保持“房前屋後、瓜果梨桃、山清水秀、鳥語花香”的原始田園風光和農村風貌,把新農村綜合體和聚居點建設、舊村落改造提升、傳統院落民居保護作為基本形式,統籌考慮、合理佈局,打造業興、家富、人和、村美的新農村。
  截至目前,全市已累計啟動建設幸福美麗新村68個,建成各類新村聚居點2100個,建成新型民居7.3萬戶,探索建設新農村綜合體18個,建成“1+6”村級公共服務活動中心155個。安居區、蓬溪縣被列為全省第二輪省級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示範縣,船山、射洪、大英各建1個市級示範片,每個縣(區)再自建1個縣(區)級示範片。
  規劃引領,為綠色經濟佈局。今年7月 ,《 遂 寧 市 城 市 總 體 規 劃(2013-2030)》獲省政府批覆,總規提出推進“南延北進、擁湖發展,西擴東拓、依山推進”空間發展戰略,構建“一城兩區五組團”的開放型組團式發展格局。城市組團之間利用自然山水隔斷,利用快捷通道連接,各組團內部按照“三區一體、產城同區”的發展思路,打造城市社區、產業園區和生態保護區融合發展的“產城綜合體”。
  產業之綠
  為綠色經濟增值
  既要青山綠水,也要金山銀山。在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,遂寧高屋建瓴佈陣綠色產業,積聚“綠色財富”。
  新村聚居點白牆灰瓦,窗明几淨;農業大棚內杏鮑菇長勢喜人;農民們臉上喜笑顏開……走進蓬溪縣獅山村,眼前的景象無不讓人驚嘆。這裡是蓬溪縣現代農業示範園區,也是遂寧發展綠色農業的典範。
  近年來,遂寧市委、市政府提出,要進一步深化農業結構調整,加快發展綠色農業。
  規模化是發展綠色農業的支撐。遂寧堅持以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,按照政府主導、企業主體、農民參與的發展方式,實行市場牽龍頭、龍頭帶基地、基地帶農戶的產業經營機制,開創性地實施連片成帶的“農業大園區”計劃,在全市5個縣(區)規劃建設總面積505.7平方公里、單個10萬畝的五大現代農業園區。
  加快“三品一標”認證步伐,目前,遂寧有有機食品16個,基地面積近萬畝;綠色食品產品65個、基地面積80餘萬畝,其中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7個、面積53萬畝,基地總數居全省第一;無公害農產品144個,成為全省首批“農產品產地無公害化市”之一。
  曾幾何時,工業產值等同於能源消耗,工業發展即意味著資源負擔。而今,遂寧打破了這一瓶頸,用實際行動,繪就了“綠色工業”。
  2007年前,電子產業在遂寧幾乎為“零”。短短幾年間,遂寧累計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電子企業248家,建成投產80家,形成28類100餘個產品的產業鏈條,電子產業增加值連年翻番,實現了由“切薯片”到“切芯片”的歷史性跨越。
  在遂寧,“從無到有”“從弱到強”的不只是電子信息產業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先進製造業等也同樣如此,在遂寧,綠色產業加速集群發展,綠色GDP比重不斷提高。
  服務業方面,遂寧以天然綠色產業的現代物流業為龍頭,轉化成渝腹地的區位優勢,著力發展物流、商貿、金融等,打造現代服務業聚集區。如今,位於遂寧市船山區的中國西部現代物流港已累計完成投資95.6億元,入駐億元以上企業30家,被評為“中國物流示範基地”,遂寧市也被評為全國首批“現代物流示範城市”。
 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,“綠色”正承載著遂寧的光榮與夢想,續寫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。
  (原標題:遂寧為綠色經濟代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q46lqiu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